在2024年冬季残奥会的赛场上,中国轮椅冰球队以一场令人振奋的胜利,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“零突破”——首次闯入四强,并最终夺得铜牌,这不仅是一枚奖牌的荣耀,更是一个国家体育精神与社会包容力的集体觉醒,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迈入全新阶段。
过去,轮椅冰球在中国几乎是个陌生词汇,这项融合速度、力量与战术的冰上运动,曾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,被视为“精英项目”,而中国轮椅冰球起步晚、基础弱,训练资源匮乏,运动员多来自基层康复中心,缺乏系统培养体系,但正是这群“从零开始”的追梦人,在教练团队的带领下,用汗水和坚持打破了偏见,也打破了自我设限的边界。
这次突破的背后,是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,从2015年组建国家队至今,中国轮椅冰球队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蜕变,最初只有十几名队员,如今已形成一支拥有专业教练组、科学训练体系和心理辅导机制的成熟队伍,他们克服了场地限制(国内仅北京有一块标准轮椅冰球场地)、器材短缺(早期使用改造轮椅)等重重困难,甚至在疫情最严峻时仍坚持线上训练与体能强化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核——不靠天赋,只凭意志;不讲条件,只拼信念,队长李磊曾是一名因事故致残的青年,他曾在康复中心一度自暴自弃,直到接触轮椅冰球后才重拾生活的希望。“这是我的第二次人生。”他说,他的故事不是个例,而是整个团队的真实写照:每一位队员都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竞技的敬畏,把每一次滑行当作重生的仪式。
此次铜牌的获得,意义远超奖牌本身,它向世界宣告: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同样可以在国际舞台上闪耀光芒;它激励了数百万残疾人群体,让他们看到“不可能”也可以变成“可能”;它也推动了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、公平参与机会的关注与投入。
中国轮椅冰球不会止步于此,国家体育总局已将该项目纳入“十四五”残疾人体育发展规划,计划在全国建设更多专业训练基地,扩大青少年选拔范围,推动轮椅冰球进校园、进社区,我们相信,随着政策支持、社会关注与科技赋能的不断深化,中国将在轮椅冰球乃至更多残奥项目中,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。
这枚铜牌,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坐标,更是无数普通人逆袭人生的缩影,它告诉我们:只要心中有光,哪怕坐在轮椅上,也能冲破寒冬,奔向春天。